中國集成電路ic芯片行業如何突破“缺芯”困境?
字號:T|T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ic芯片產業一度處於輿論焦點,中國的集成電路芯片進口嚴重依賴於國際市場,2006年中國的芯片進口就比石油稍微多一點,從2008年開始,連續10年,芯片都是中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據 《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分析報告》顯示,當前中國核心集成電路ic國產芯片占有率低,在計算機、移動通信終端等領域的芯片國產占有率幾近為零。

在過去幾年,雖然中國芯片設計進展飛快,設計公司成倍增加,但芯片設計技術和經驗遠遠不足,尤為重要的是,中國特別缺乏能夠從事頂層設計的技術帶頭人;其次這是一個全球化產業,缺乏實現國際化大市場經營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因為集成電路行業不僅是創新研發的問題,還有市場的問題;第三,這個行業也缺乏能從事國際資本運作專業的人才;第四,除了專業研發人才以外,中國可能更缺的是跨界的人才。

此外,中國芯片產業的總體水平跟國際差距也是很明顯的,尤其在先進信號轉換器方麵,如從模擬連續信號變為數字信號以及逆向轉換,大大落後於國外。

那麽中國ic芯片如何實現產業發展促進提升?
芯片行業遵循已久的摩爾定律認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每隔18至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但由於半導體光刻技術等瓶頸問題,再加上半導體做得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現在更新換代速度正在慢下來,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機會。
目前國家對於創業人才的政策已不錯,但需大幅傾斜到可在大公司長期奮鬥的人才,“芯片需要大規模作戰,需要有統領千軍的能力,政府在高校專業設置和就業方麵都應有所引導,尤其要加強交叉學科能力培養,培養一個集成電路設計的領軍者。
此外鼓勵中國企業在國產芯片技術到位的情況下多采購國產芯片,而不是一味抱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心態,“長期滿足於進口替換,不思進取”。
集成電路ic產業發展的初期製定規劃、確立戰略、科學布局、製定政策,明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集中點,發揮其帶動產業鏈前後端的作用,加快提高產業投資主體、管理主體的集中度以及創新驅動。
上一篇:電源IC在手機中的應用 下一篇:成本過高,致大量芯片IC廠商難以健康發展
同類文章排行
- PN6811圖騰無橋pfc控製芯片榮獲“2022全球
- 喜賀芯朋微再次榮獲美的2018年度“創新供應
- 繼“中興芯片事件”後,盤點2018年國內十大
- 魏少軍詳解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IC設計業發展
- 重磅!華為自建芯片工廠,緊鄰全球最大芯片
- 芯朋微黄瓜视频在线观看污早已覆蓋車載充電領域!
- 一文概全投資中國芯片的五大難點!
- 新品!小身體蘊含大能量——GaN氮化镓USB-P
- 芯朋微受邀參加2019(春季)USB PD&Type-C
- 喜賀芯朋微科創板IPO成功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