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6.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611gxs.com/cache/a9/148a1/a4e84.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6.COM/func.php on line 115
台灣的電子產業正麵臨嚴峻的局麵-深圳黄瓜AVAPP電子 <
充電器IC阿裏店鋪阿裏巴巴店鋪 開關電源ic芯片廠家關注黄瓜AVAPP 電源IC方案公司收藏黄瓜AVAPP 歡迎進入電源ic,黄瓜视频在线观看污,開關電源芯片,充電器ic,適配器芯片ic廠家--黄瓜AVAPP電子官網
高級搜索

搜索一

搜索二

充電管理IC方案
當前位置: 電源ic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台灣的電子產業正麵臨嚴峻的局麵

台灣的電子產業正麵臨嚴峻的局麵

字號:T|T
文章出處:黄瓜AVAPP電子責任編輯:admin人氣:-發表時間:2016-08-09 14:27
    台灣的電子產業正麵臨嚴峻的局麵,而其中半導體存儲器產業更是處於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台灣最大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廠商南亞科技的業績出現惡化。該公司摸索與同行業排名全球第3的美光科技合作,但是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麵,在麵向智能手機等的閃存業務方麵,雖然市場日益擴大,但台灣卻找不出真正的領軍企業。台灣存儲器產業麵臨的困境恰好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受中國大陸及韓國廠商擠壓,在世界市場無法發揮自身特長的台灣電子零部件產業的現狀。
 
     “台灣DRAM複活無望”
 
     在7月27日召開的財報發布會上,南亞科技的總經理李培英強調稱,用於個人電腦以外的產品比例將達到93%,表示正瞄準物聯網(IoT)推進產品構成的轉換。
 
    不過,南亞科技的業績卻並不樂觀。
 
    2016年4~6月的合並淨利潤為3億9700萬台幣。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91%。受需求低迷影響,產品單價下跌,該公司時隔5個季度再次陷入減益。
 
    台灣的半導體存儲器行業隨著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而成長壯大。從電子展會“台北國際電腦展”來看,在全球的個人電腦行業人士蜂擁而至的2000年代,台灣企業在全球的DRAM市場上占據約2成份額。但之後,韓國企業通過壓倒性的大規模投資奪走了該市場的主導權。南亞科技的競爭對手力晶半導體(現為力晶科技)和茂德科技向代工生產和設計業務轉移。而目前南亞科技本身的市場份額僅3%。
 
     “台灣DRAM複活無望”,台灣調查公司集邦科技的分析師吳雅婷如此表示。據她分析,DRAM主要用於個人電腦,而個人電腦市場已趨於成熟。另外 DRAM的相關專利掌握在全球大型企業手中,缺乏自主技術的台灣企業要利用相關專利則需支付高額的專利費。
 
     南亞科技寄希望於加強與美光科技的關係。該公司2015年12月宣布向美光科技出售其持有的合資公司華亞科技的全部股份。其中,占出售總額66%的約315億台幣計劃用於認購美光科技的第三方配股增資的股票,對美光出資。
 
    但美光方麵的意圖並不明確。生產缺乏增長性的個人電腦用DRAM的華亞科技也持續虧損。如果將華亞科技完全子公司化,將對其本身業績構成拖累。
 
    業內人士還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廠商的影響。如果中國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收購南亞科技,業內排第3的美光科技很可能最先遭受衝擊。因此美光才先下手為強與南亞科技加強關係。另一方麵,美光自己摸索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傳言也不絕於耳。
 
    圍繞半導體存儲器市場的全球重組,大型廠商的想法捉摸不定,而像南亞科技那要處於被動的企業的前景則越來越不明朗。
 
    電子零部件“全線敗退”
 
    台灣主要電子零部件企業2016年4~6月的決算顯示,除處理器用半導體的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等一部分企業外,呈現出“全線敗退”的局麵。在生產及技術開發方麵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的領域,台灣企業被韓國企業甩在身後,而在門檻較低的領域,其生存空間又被大陸企業蠶食。沒能很好培育具有增長潛力業務的惡果開始顯現。
 
    從事智能手機用半導體的開發和設計的大型企業聯發科技8月3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其4~6月合並營業利潤為70億新台幣,同比增長3%。但該公司的銷售額毛利潤率則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與大陸的展訊通信等的價格競爭是背後的原因。
 
    “該如何對抗紅色供應鏈?”,台灣對大陸企業的這一警惕趕正在增強。即便是在液晶麵板領域,京東方科技集團等大陸企業也開始崛起。價格大跌已經令台灣企業陷入虧損。
 
    台灣的電子零部件產業從1990年代起逐步發展壯大。通過大量供應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的零部件,支撐了全球信息產業的發展。但是,在高精尖技術領域台灣企業與日韓企業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而在通用零部件方麵卻被擁有價格優勢的大陸企業追趕。而隻有像台積電那樣每年投入1萬億日元規模的資金提升技術實力的少數企業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
 
    台灣的實際地區生產總值(GDP)中製造業占到了3成,而其中大部分是電子零部件。台灣的曆代政權都曾打出過脫離電子培育新產業的旗號,不過均未取得明顯成果。台灣還能否培育出拉動經濟的新引擎?
 
產品中心 關於黄瓜AVAPP 聯係黄瓜AVAPP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