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受手機供應鏈商家熱捧,誰會成下個蘋果?
字號:T|T
隨著iphoness新品銷量的井噴,蘋果的供應商也享受了一次業績盛宴。
上周,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鴻海精密(2317.TW)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在大屏iphoness銷售依舊強勁以及生產效率改善降低成本的推動下,鴻海第一季淨利潤同比增長56%,創下兩年多來的最快增速。
而據外媒報道,供應鏈上的其他廠商業績也有明顯變化。日本陶瓷電容製造商村田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16%。iphoness的攝像頭模塊供應商,中國台灣的大立光電也實現了61%的同比利潤增長,韓國iphoness屏幕供應商LG Display的利潤甚至達到去年同期的8倍。
不過,即便業績一片大好,但供應商們也並沒有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在iphoness6帶領蘋果重返手機霸主地位的時候,供應鏈廠商也在調整著自己客戶的比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國產廠商正在成為各家供應鏈廠商爭奪的對象。
供應鏈格局分化
有分析師認為,安卓全球市場份額自去年登頂之後就開始緩慢回落,特別是在蘋果iphoness6和iphoness6 Plus創紀錄的熱銷影響下,這一趨勢開始加速。
來自Kantar Wordpanel ComTech的報告認為,安卓在全球主要市場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失去的用戶中32.4%投向了蘋果手機。
而這也直接對其供應商產生了影響。以最大的安卓手機廠商三星為例,有分析指出,由於去年份額大幅下滑,三星智能手機業務已經被自家的存儲芯片業務超越。三星公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降至43.11億美元。
雖然三星的零部件業務從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手機業務的利潤下滑,但三星本土供應商卻沒有這麽好運。外媒報道,觸摸麵板供應商日進顯示( Iljin Display)和天線及攝像頭模塊供應商Partron,去年的營業利潤分別下滑62%和51%。
而麵對安卓的另一波陣營,供應鏈態度也開始產生分化。
雖然IDC作出中國智能手機出現六年來首次下滑的預測,但這並沒有影響供應鏈向部分主流中國廠商品牌傾斜。
日本手機零部件廠商開始大幅度增加外部客戶,有分析指出日本企業已經為iphoness供應了三分之一的零部件,並且為中國廠商提供了大量高科技零部件。
摩根士丹利三菱日聯證券分析師Shoji Sato表示,蘋果和中國本土品牌的兩大需求來源給村田等公司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機會。雖然蘋果采購的尖端零部件價格達到中國廠商使用的零部件的10倍,但隨著中國本土手機品牌在4G網絡下的逐步普及,其需求增速也在加快。
誰是第二個蘋果
從銷量到品牌,從國內到國外,華為與小米之間在手機市場的爭奪也影響著供應鏈的競爭局勢。
據台灣媒體報道,目前小米已成為台灣手機代工企業第二大夥伴,今年訂單約6800萬台,蘋果仍以2.2億台居冠,小米正以黑馬姿態拉升台灣手機代工的出貨量。
在台灣,除了負責組裝的代工廠富士康和英業達,小米的供應鏈夥伴中還有手機芯片製造商聯發科,提供麵板的友達、開發驅動IC方案的聯詠、相機鏡頭製造商大立光等。而隨著小米向海外發展,富士康也加大了海外代工廠的投資力度。4月份,富士康高管對外表示將在印度投資35億美元,設立手機等生產線,其主要服務的代工客戶將是小米。
從供應鏈布局上來看,目前與小米結盟的國內供應商有上百家之多,其中上市公司達到了十多家,為小米提供不同的芯片、結構件等手機零配件。越來越多的深圳零配件製造商加入到小米的供應鏈中,如玻璃加工商藍思科技(行情300433,谘詢)和伯恩光學、觸控麵板廠商歐菲光(行情002456,谘詢)、電感供應商順絡電子(行情002138,谘詢),以及提供鋰電池與移動電源的欣旺達(行情300207,谘詢)與卓翼科技(行情002369,谘詢)等。
而華為則擁有更加龐大的供應鏈體係,在台灣有聯發科、大立光、群創、閎暉等。華為P8所采用的海思處理器一直以來都由台積電代工,P8的圖像處理器(ISP)則由華晶科(3059)打造。
而在國內市場中,華為也是各家供應鏈廠商2015年追搶的“香餑餑”,一不願透露姓名的供應鏈廠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業務中除了蘋果,華為的業務量在不斷攀升,他看好未來三年華為等國產手機廠商的增長。
本報記者查閱相關財報發現,曾列創業板史上“最牛”公司之一的藍思科技,雖然被譽為蘋果概念股,但藍思科技2014年上半年內銷的前三名客戶分別是信利光電、華為終端公司、小米通訊。
而在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谘詢)調研的德賽電池(行情000049,谘詢)報告中,顯示雖然蘋果仍為其主要增長動力,但次動力來自於非蘋手機,客戶包含三星、索尼、小米等客戶。興業證券表示,德賽2015年客戶拓展重點將落於華為,預估整體非蘋果手機業務營收為14.1億元,同比增長16.5%。
華為消費者BG業務CEO餘承東,在年初向外宣布了華為2015年的市場目標:收入目標為160億美元,出貨量將超過1億台。而小米董事長雷軍此前也表示,在2015年小米的銷售額有機會過千億元,出貨量至少達8000萬台。
到底誰會是2015年供應商眼中的第二個蘋果?市場會給出答案。
同類文章排行
- 深圳半導體產業鏈漸趨完整的版圖
- 三星/SK海力士將大規模投資研發DRAM 市場或
- 台積電坐穩晶圓代工龍頭 高端封裝明年豐收
- 2016半導體鏈全線看旺 晶圓訂單爆滿
- 如何解決USB電壓下降問題?
- 全球代工產業格局生變 富士康轉戰印度
- 中國大陸12寸晶圓廠分布
- 半導體:聯發科紫光估計懸了 台灣排斥陸資
- 智能家居在線批量燒錄的應用
- 全球市場LED燈泡8月售價:美國市場價格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