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並購案引發熱議
字號:T|T
當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域兼並重組頻發,2015年全年並購總金額超過1200億美元。中國企業(或者資本)也積極參與到這一進程之中,出現了清芯華創16億美元收購美國豪威、武嶽峰資本收購芯成半導體、長電科技收購星科晶朋、紫光集團入資西部數據(最終未能成功)等影響力較大的案例。然而,或許因為2015年半導體並購話題被炒得太熱,以致引起一些業內人士的擔心,很多人開始發文疾呼,提出並購過度的觀點,現在輿論對並購質疑的聲音開始加大,甚至出現逢“收購”必反對、遇“注資”必嘲諷的態勢。
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創紀錄地達到11024億元,同比增長6.1%,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仍能保持增長的區域市場。在高速發展背景下,我國湧現出了一批像中芯國際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在全球晶圓代工企業排名裏,中芯國際已經名列第四,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都已經建有大規模晶圓廠。2015年營業收入22.36億美元,同比增長13.53%,淨利潤2.53億美元,同比增長65.66%,已經實現連續14個季度盈利。
現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重心正向中國轉移,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諸如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更需要“並購”來快速擴充實力,追趕世界主要競爭對手。做強半導體產業,技術、人才與市場是核心。半導體企業在獲取這些要素的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自主研發、國際合作、收購等手段,而並購是快速做強的手段之一,既不應過度依賴,也不可簡單偏廢。
首先,冷靜看待2015年中國半導體並購。雖然2015年國際上半導體行業並購案頻發,可有中方參與並購的並購額實際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高。根據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魏少軍教授提供的數據:2015年由中方發起完成的主要半導體並購案例共有7起,包括清芯華創收購豪威、武嶽峰資本收購芯成半導體、建廣資本收購NXP RF/Power、長電科技收購星科晶朋、通富微電收購AMD封裝子公司、天水華天收購FCI、紫光集團入資中國台灣力成,總金額約為62.85億元。在國際並購總量中占比並不大。因此,說2015年國際半導體並購熱是事實,說中國半導體並購熱,就不那麽硬氣了,更遑論並購過度的論點?
其次,半導體企業實施並購仍有必要。半導體工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單個集成電路產品的各道生產工序分布在不同地區,往往需要經過幾個國家才能完成。半導體廠商為了吸引足夠的設計力量、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在本國多個地區甚至全球各地都設有研發機構。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優勢和特點、資源和能力,在受到市場成長動力減弱的衝擊時,為了尋求市場份額,企業不得不抱團取暖、整合資源。以晶圓代工廠為例,它具有極高的資本壁壘和技術壁壘。隨著工藝製程的不斷進步,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的程度越來越高,使得有能力參與競爭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少,經營主體也更趨集中。據業界估計,28nm的研發經費大致上是9億到12億美元,14nm的研發經費估計在13億到15億美元。而建廠的費用則更為高昂。對於28nm而言,一個基本的3.5萬片的晶圓工廠,就需要花費35億美元。所以,這種巨大的投入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半導體產業又是複雜度很高的產業,做不好的話,大量的投入並不會隨之產生足夠的銷售額。在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半導體行業日益成熟,發展速度必然趨緩,業內競爭卻日趨激烈,因此全球半導體行業進行“強強聯合”或者“互補短板”,將成為必經之路。
再次,在當前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應當如何實施並購呢?首先需要強調的是,不能為了並購而並購。企業並購往往有其特定的目的,如技術互補、產能拓展、占領市場等。細究此前發生的國際並購,高通並購CSR、Wilocity,是寄望強化手機主芯片與周邊聯網芯片的技術能力;Avago並購Broadcom,既為鞏固在雲端伺服器、網通領域的市場定位,更為物聯網時代的局端設備進行布局;NXP與Freescale合並,可強化在微控製器(MCU)的市場地位,擴增產品範疇,強化在物聯網方麵的布局。兼並融合其實是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或者為了未來預先布局,做大做強的手段之一,在一個成熟的市場裏,發生的概率並不少。就像中芯國際為了提升產能規模和技術,在2004年以2.9億美元收購原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在天津的MOS17芯片廠,並對廠房、動力、生產設備進行改造和擴充,使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未來,中國半導體的並購應當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麵應加強國內企業間的並購、重組,改變國內長期存在的小微型半導體企業數量龐大、同質化嚴重問題。另一方麵,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這是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一種重要方式。
中國半導體企業海外並購應該從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方麵,明確戰略定位,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企業作為並購對象,減少並購行為的盲目性和並購計劃的無序性,從而加快企業發展的步伐,也能對投資東道國做出貢獻,最終達到1+1>2的效果。同時,在中國半導體企業並購的過程中,政府也應該出台更多的政策台持和鼓勵性措施,特別是在外匯、稅收、融資等方麵給予政策台持,完善相關政策及配套法律體係,加強重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才能進一步提升中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最終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同類文章排行
- 深圳半導體產業鏈漸趨完整的版圖
- 三星/SK海力士將大規模投資研發DRAM 市場或
- 台積電坐穩晶圓代工龍頭 高端封裝明年豐收
- 2016半導體鏈全線看旺 晶圓訂單爆滿
- 如何解決USB電壓下降問題?
- 全球代工產業格局生變 富士康轉戰印度
- 中國大陸12寸晶圓廠分布
- 半導體:聯發科紫光估計懸了 台灣排斥陸資
- 智能家居在線批量燒錄的應用
- 全球市場LED燈泡8月售價:美國市場價格最